12月9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中国美术报》社承办的“灿若星河——画院(青年艺术家)优秀创作成果展览”扶持项目之“大河意象·黄河文化美学研究主题展览”在《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举办开幕式。展览共展出郑州画院7位艺术家的作品44件,集中展现“大河意象·黄河文化美学研究”项目启动近四年来,郑州画院艺术家群体围绕黄河文化主题进行的艺术探索与创新,凝聚着各位创作者经年累月的艺术成果和对黄河绵长深远的情怀。
参加本次开幕的嘉宾有: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刘万鸣,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徐涟,中国国家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青云,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张晓凌,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书记、副主席曾来德,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张江舟,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于文江,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原馆长何加林,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中国美协理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宏剑,中国国家画院国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范扬,中国国家画院国画专业委员会研究员邢少臣,中国美协理事、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原副主任梅启林,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宁凤丽,郑州美术馆(郑州画院)书记、馆长、郑州书协主席罗鸣,首都博物馆副书记、纪委书记彭艺,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学术部主任萧文飞,中国美术馆艺术品修复部主任徐沛君,中国美术馆藏品征集保管与修复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薛帅杰,《艺术之旅》主编杨维民,南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张卫,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吴旭春,中国国家画院党委办公室主任卜登科,中国国家画院办公室主任董雷,中国国家画院人事处处长刘博涵,中国国家画院创研规划处处长袁学军,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所长方向,中国国家画院人物画所所长李晓柱,中国国家画院教学培训部主任邱雷,中国国家画院总务处处长任明辉,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原所长魏广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原副所长洪厚甜,中国国家画院花鸟所原副所长姚大伍,中国国家画院办公室副主任吴笛,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副所长王跃奎,中国国家画院教学培训部副主任程兴林,中国国家画院交流合作部副主任陶宏,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副馆长常欣,中国国家画院各专业所研究员、艺术家王厚祥、徐冬青、任赛、邱琳、唐朝轶、梅跃辉、何佳芮、付振宝、崔珑方、张兰石、杨军等,人民网书画研究院副院长郝英海,北京工业大学公共艺术研究二所所长魏运成,清华美院董玮书法工作室导师、北京尚艺书院院长董玮,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李冠燕,徐悲鸿纪念馆研究员张创军、北京七臻美术馆馆长田萌,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袁玲玲,郑州市水彩粉画交互材料艺委会原主任孟庆禄,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周书杨,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周汇正,《中国美术报》副社长颜培大,副总编辑马子雷、运营总监李回源,各部门相关负责人王会、张丹、刘晶、张婷婷、饶怀安等,以及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艺术处工作人员、郑州画院的艺术家们、相关媒体记者朋友。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上,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徐涟致辞,《中国美术报》社副社长颜培大宣读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卢禹舜书面致辞,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宁凤丽宣读河南省画院院长桂行创书面致辞,郑州美术馆(郑州画院)书记、馆长罗鸣致答谢词。开幕式由《中国美术报》社长兼总编辑金新主持。
金新主持开幕式
徐涟表示,中国国家画院作为国家级美术创作和研究机构,建院以来一直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充分发挥国家级美术学术机构的导向和引领作用。“灿若星河——画院(青年艺术家)优秀创作成果展览”扶持项目是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中国美术报》社承办,旨在发现、提携和培养优秀青年人才,展现新时代画院美术创作的力量与蓬勃生机。自通知发布以来,得到了全国各级画院、艺术机构、艺术家的积极响应和踊跃参与。由郑州美术馆(郑州画院)申报的“大河意象——黄河文化美学研究主题展”,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入选项目之一。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美学特质与精神内涵深植于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之中。自2020年起,郑州美术馆(郑州画院)聚焦黄河文化美学,启动“大河意象·黄河文化美学研究”项目,并成立了“黄河文化美学创作研究基地”,巡展至多个城市。本次展览汇聚了郑州画院七位艺术家围绕黄河文化主题展开创作的优秀作品,深刻展现黄河文化美学的多元魅力,也为大众提供了一个汇聚艺术人才、展示艺术之美、普及艺术传播的平台。希望“灿若星河——画院(青年艺术家)优秀创作成果展览”扶持项目在未来能够呈现更多优秀青年艺术家的作品。
徐涟致辞
卢禹舜表示,四年来,郑州美术馆(郑州画院)以笔为舟,以梦为帆,在艺术的海洋中不断探索与前行。每一次展览,都是他们对艺术的不懈追求与深刻反思的结晶;每一幅作品,都蕴含着他们对“黄河文化美学研究”这一主题的深情厚谊与独到见解。他们以黄河为脉,以文化为魂,将这一主题打造成了郑州画院的品牌,赢得了业界的广泛赞誉与高度评价。此次“大河意象——黄河文化美学研究主题展”不仅是郑州美术馆(郑州画院)四年辛勤耕耘的水到渠成,更是对黄河文化的一次深情致敬与深刻诠释。祝愿郑州美术馆(郑州画院)的艺术家们在此次展览中能够收获满满,不仅得到更多专业人士的认可与赞誉,更能在与各界同仁的交流与碰撞中激发出更多灵感的火花,为未来的艺术创作之路增添新的光彩,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气息与地域特色的优秀作品,为河南乃至全国的美术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颜培大宣读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卢禹舜书面致辞
桂行创表示,河南在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中占据重要地位,是黄河流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郑州美术馆(郑州画院)自2020年以来,以“大河意象·黄河文化美学研究”为抓手,开展了系列书画创作、主题展览、学术研究活动,助推河南成为黄河文化研究及创作高地。此次进京展,不仅对外传播了中原文化、黄河文化,也为京豫两地的艺术交流作出了新的贡献。
宁凤丽宣读河南省画院院长桂行创书面致辞
罗鸣在答谢词中介绍了郑州画院“黄河文化美学创作研究基地”项目的启动缘由和所取得的成果。他谈道,郑州美术馆(郑州画院)聚焦“天地之中、一山(嵩山)一河(黄河)”的创研主题,挂牌成立“黄河文化美学创作研究基地”,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美学价值,连续四年推出“大河意象——黄河文化美学研究主题展”,累计创作展出作品660余幅,线下观展人数超过30万人,并相继在辽宁沈阳、江苏太仓、广西南宁、山东潍坊、菏泽等地巡展交流,得到了全国画院系统和艺术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以书画艺术的视角阐释了黄河文化美学,弘扬了中原文化和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此次“大河意象——黄河文化美学研究主题展”集中展现了郑州画院七位艺术家围绕黄河文化美学研究的创作成果,也是郑州画院面向全国艺术家交出的阶段性答卷。期待此次展览引发更多的思想碰撞与交流,点燃大家共同探索黄河文化美学多元化表达的热情,为郑州画院未来更好地发展开启新的纪元。
罗鸣致答谢词
最后,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刘万鸣宣布展览开幕。
刘万鸣宣布展览开幕
领导嘉宾、专家学者等移至展厅参观展览。
开幕式结束后,“大河意象——黄河文化美学研究主题展”研讨会在《中国美术报》社二楼会议室举办。研讨会由张江舟主持。何加林、王镛、魏广君、宁凤丽、罗鸣、徐沛君、王厚祥、薛帅杰、晏晓斐、梅跃辉、李冠燕、魏运成、田萌、王三友、宋野岩、赵曼、曹洁、张阳丽等参与研讨会,并围绕“文旅融合背景下的美术馆与画院协同发展如何更好地推出创新人才与城市文化——以郑州画院黄河文化美学研究项目为例,探讨画院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作”展开深入地交流与讨论。
此次展览持续至12月13日。
展厅现场
部分展览作品欣赏
罗鸣 李世民《黄河》69cm×69cm 行书
罗鸣 欧阳修《黄河八韵寄呈圣俞》69cm×69cm 行书
王三友 《高山秀色护神州》 240cm×180cm
王三友 《千门虽对嵩山在》 240cm×180cm
宋野岩 《独立苍茫自吟诗》 238cm×122cm
宋野岩 《卧游山林古梅解意》 238cm×122cm
赵曼 《野望》系列之二 180cm×49cm
张阳丽 《秋日印象》NO.9 69cm×80cm
张阳丽 《秋日印象》NO.10 59cm×80cm
毛鸿雁 《9-2-振兴大河- 推动黄河流域习近平讲话摘录2》
毛鸿雁 《9-2-振兴大河- 推动黄河流域习近平讲话摘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