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研讨会全纪实(上)|“稽古开新:中原古代石刻书法的当代价值暨罗鸣临创书法研究的探索启示”研讨会会议纪要

发布时间:2023-08-04

1.jpg


会议主题 :“稽古开新:中原古代石刻书法的代价值暨罗鸣临创书法研究的探索启示”

时      间 : 2023年7月18日11:00--13:00

地      点 : 广西书画院七楼学术报告厅

会议主持 : 王  锐    广西书画院院长

                              广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学术主持  :  朱中原  书法理论家、学术策展人

                              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2.png

王锐

广西书画院院长、广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会议主持辞

河南自古是中华文明发展的核心地,拥有丰富的古代石刻遗存,本次“稽古开新——中原古代石刻拓本暨罗鸣临创书法研究展”在广西书画院展出,将包括“龙门二十品”在内的众多经典中原石刻拓本和罗鸣先生围绕这些拓本临创的作品带到广西,是一次黄河文明与八桂文明的交流互融,也是对中原古代碑刻书法资源的研究与探讨,更是一次以罗鸣先生的临创作品为例,对当代碑派书法创作的学术检视。

罗鸣的书法做到了“法古思变,创新能典”,我认为他必定成为中原书坛的大家和领军人物。他的书法根基很好、很正、很雅,是从“取法乎上”入手的,加上中原地区丰厚的艺术滋养,笔底流露的气息能接古通今。从他的书法章法、体势、线条来看,罗鸣对于他所喜爱的古代经典进行了解构、细研、重组和转换,抓住了经典的要义,富有趣味、韵味和意味,是我非常喜欢的那种具有罗鸣特征和个性的经典书法风格。



3.png

胡抗美

四川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博士生导师,第六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罗鸣潜心石刻书法,稽古开新,为破解“千人一面”书法现象积极进行探索。

——胡抗美


罗鸣作为郑州美术馆(郑州画院)馆长、郑州市书协主席,在繁忙工作中,积极开展“黄河文化美学研究”,进行“中原历史文脉梳理”,活化“典藏资源推广”,探索书法创新,并取得很好成绩。他潜心石刻书法,稽古开新,形成独具个性的书法语言和新的书法审美特征,为破解“千人一面”书法现象积极进行探索,值得关注、研究和总结。罗鸣入古能出新、尊古不复古的精思与善学应该很好的进行学术提升总结。再次祝愿本次展览和研讨会圆满成功!祝愿各位专家学者吉祥如意。

(以上内容为胡抗美先生为本次学术研讨会发来的贺辞。)



4.png

朱中原

书法理论家、学术策展人、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罗鸣是“中原古法”的接续者之一。

——朱中原


碑派书法自诞生以来,已然引起了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与研究,但这些研究多侧重于纯学理层面,而缺乏对碑派笔法及碑派书法创作层面的关注。本次展览,将中原古代碑刻书法资源与现代临创进行结合,通过古今对应、临创对照的方式,将中原古代碑刻书法进行了现代的探索。通过展览我们可以看到,罗鸣对古代碑刻书法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研究,这种梳理,也是他碑刻书法创作与研究的理路,这次展览的作品,篆、隶、楷、行、草五体兼备,且各种书体的临创,都融入了碑法,尤其是他特别擅长以篆法入分、以分法入楷、以楷法入草行,这也是清代碑派书法创作之理路。

我认为在五体之中,罗鸣尤以隶书为最佳,其大字隶书,直接汉分,纯然汉代气象,汉代精神,汉代风骨,他的隶书雄浑、磅礴,以碑法写隶,比以帖法写隶,气势上就要胜出许多,这种金石气息,遥接了清代的金石书风余绪。隶书发展到当代,已然出现了许多瓶颈,有的书家喜欢横向取法,舍弃清人传统,将隶书越写越小气,越写越怪异,失却了汉隶那种古雅之风神,隶书创作出现了审美上的问题。我以为,当代隶书创作需要重新检视,重新审视汉分传统,而这种汉分传统,又与“中原古法”息息相关。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罗鸣也是“中原古法”的接续者之一。

罗鸣在碑帖融合上也有自己的深度思考,他在一定程度上接续了民国以来的碑帖融合的传统。他在以碑写帖、帖意入碑上做了一些尝试和努力,尤其是在行草书中增加大量的方笔,点画凝重,但在碑帖笔法的结合上,如何才能更自然、自如和自在,我以为还有诸多可以探索和挖掘的空间,这一点,民国书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但罗鸣有这种艺术的自觉,已然很可贵!


5.png

吕金光

全国高等书法教育学会副会长、山东艺术学院、四川大学教授博导、韩国世翰大学与泰国乌隆他尼皇家大学教授博导:


罗鸣的书法与当代展览体书法拉开了距离。

——吕金光


罗鸣成功地开启了学习石刻碑帖书家风貌的先河。

第一,这个展览开启了博物馆式和美术馆式结合的教学新模式。这是一个具有重要艺术史价值意义的学术引导。他能够在学习古人民间书风经典的基础上跟自己的创作相结合,而且很成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对我教学来讲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第二,他的书法与当代展览书体拉开了距离。当代书法无论是写篆书、隶书或是魏碑、北碑、墓志,都有各自展览体的标本,而罗鸣的书法之所以与这些展览体拉开了距离,就是他在这个基础上吸收了中原石刻书法,为当代书坛打上了一支强心剂,让当代书坛刮起了一缕清风,清香溢远,对当代书法的创作创新有一个启发意义。他的书法风格厚重老辣、浑厚遒劲,跟90年代的流行书风(追求一种形式感,有时甚至以牺牲笔法为代价)不同。罗鸣的书法,虽然取法民间书法,但他去粗取精,取法一些经典作品。在中国书法史上取法民间书法的大有人在,如王羲之、颜真卿更是走的民间书法到传统经典这条路,在中国书法史上是大优势,都给我们树起了榜样,他们才是我们的楷模。我认为罗鸣的书法中还带有一种逸气,他守住了自己精神家园和文人化的情怀。

第三,中国传统文化要复兴,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转换。而罗鸣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进行了自觉性地创造性转化,他碑帖融合,很好地继承了碑学笔法,尤其在他的笔法当中能看出来清代碑学的一个重要笔法就是逆势行笔,所以才造成了他的这种朴拙真实性和斑驳感。罗鸣的行草书写的是王铎、米芾、二王等,这些文人书法导致了他审美观念的提升,对他的碑派笔法进行了一种雅化。我非常赞赏罗鸣书法创作的审美与认知。


6.png

刘德宏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广西书画研究院院长:


罗鸣把自己走过的路,临过的碑帖,所实现临创的转换同步给我们展示出来,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

——刘德宏


第一,这个展览是一个非常新颖非常好的展览,以往的展览要么是创作,要么是碑帖的展示。罗鸣老师把自己走过的路,临过的碑帖,所实现临创的转换同步给我们展示出来,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收获也很大,所以这种展览对广西书法界来说是非常难得的。大家知道广西在古代没有什么碑刻,也没出过什么书法大家,但是我们要学习中原的这些古代经典。

第二,罗鸣老师的创作,对我最大的启发就是用碑的笔法写大字非常有用且有效,所以我觉得写帖写小字、写碑写大字比较有优势。


7.png

冷柏青

四川省诗书画院副院长、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第六届中国书协工作委员会委员:


罗鸣先生的作品笔法很完备,结字有奇趣,既有经典的共性,也有民间的营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面貌。

——冷柏青


罗鸣先生作品承接中原古风,有特色鲜明的风格和面貌。他的作品有一种典型的意义,因为他是研究自身地域(中原)的古代书法遗存,而中原的书法遗存是非常丰富的。当前整个书坛创作面貌相对单一,同质化很严重,在这一点上,我觉得罗鸣的作品独树一帜。他的作品来自于碑帖结合、经典与民间融合。对于碑帖他不偏不倚,同时,他既看重经典,也非常重视民间书法,善于去粗取精,不会全部照搬,而是有取舍。我比较喜欢他的大字对联,气象朴拙又不失灵动,他很擅长碑体小行书。他的碑体行书结字很有奇趣,随字生发,线条中实,有内容,有自己的想法,个性明显。他对自己地域的书法遗存进行研究,再转化成为自己的创作,这在我们当前很有借鉴意义。我觉得很不容易,非常好。我们现在的许多大型书法展览,作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

当前书法界还有一个现象,喜欢碑的对帖排斥,喜欢帖的对碑排斥,喜欢经典的对民间书法排斥,这都反映出书法界包容性不够。第二个,就是视野不开阔。书法传统博大精深,所有书法(文字)历史遗存,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取舍、借鉴。第三就是对地域性的东西重视不够。对身边的书法历史遗存不重视,甚至视而不见。第四就是探索性不强,大多数学书法的人,创作的作品停留在模仿阶段,更谈不上个性和创新。这四个方面罗鸣都做得比较好,都体现在他的作品里面。

关于经典书法和民间书法如何取法的问题,我觉得我们要辩证地、批判地来看。经典有经典的好,我们要敬畏、要学习,但是经典也有经典的不足,民间书法有民间书法的优点和不足。我们不能盲目地去遵从。

罗鸣先生的作品显示出他的笔法很完备,结字有奇趣。线条里面内容很丰富,值得我学习的东西很多。他的书法既有经典的共性,也有民间的营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面貌。我觉得他在经典与民间、共性与个性方面做得很好,这个展览对我们当前的整个书坛现状有很好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8.png

石锋

广西书画院原院长、广西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


罗鸣将传统中原文化端庄大气的东西都体现出来,作品里面有很大的构架。

——石锋


第一,罗鸣馆长是有眼光、有胸怀、有大格局的。刚才他自述中讲到,一路走来在传统经典和民间书法艺术历史长河当中经过很多选择和很多思考。他也有很多展览活动和学术研讨,大家对他的书法作品的发展和各种探索也都有很多评价。这跟他的社会交往、艺术交流和个人的胸怀是有关系的,看得出来是很用心的。

第二点,他的书法创作有激情。这跟他个人的性格、人生经历都息息相关。罗鸣老师将传统中原文化端庄大气的东西都体现出来,作品里面有很大的构架,也有一些小的精巧的组合。书法取法、选择路子跟个人性格、个人喜好和个人的学养有关系,看得出来罗鸣先生一路走来作品面貌多样,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第三,从探寻的成果方面来讲,罗鸣先生作品风貌多样。不同时期的东西、不同样貌的表现方式,看得出来他对于书法方面的研究,对于传统和个人学养、个人性格的结合方面,是个逐步深入、逐步提升的过程,思考得比较深刻,做得也比较丰富和多彩。

第四方面,我想谈谈当代书法的创新问题。改革开放40多年到今天,当代人对古人的学习,对资料的占有,对经典和民间东西的眼光,跟七八十年代不可同日而语。年轻人模仿能力特别强,只学了十年八年,写出来的东西仿佛学了二三十年,书写能力很强,这是好现象。但书法的提升,不能仅限于模仿,怎么去发展、去创新、找到自己的路子,时代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觉得罗鸣老师这几十年走过的路,在传统方面这种打磨、思考、吸收对我们是很有启发作用的,我也希望通过这个展览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




9.png

杨勇

《书法》杂志副主编、上海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罗鸣用颜真卿的篆籀笔法来打通碑帖,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路径。

——杨勇


通过认真观看、学习罗鸣先生的大作,有两点感想:

第一点,罗鸣馆长刚刚在陈述的时候讲到,他这么多年一直在努力用颜真卿的篆籀笔法来打通碑帖,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路径。碑帖的融合一直有很多书家在进行实践,但真正能够打通的很少。习近平总书记讲“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就书法层面来讲,其实是非常艰难的。也正是因为艰难,所以我们看到当代书法的发展有一些问题,单纯学碑容易在笔法上粗俗化,而单纯学帖在气局上又显得比较羸弱和柔媚,所以书法界有识之士一直在呼吁碑帖兼容,呈现出阳刚和阴柔兼具的一种审美风格。我觉得罗鸣馆长在这方面有很多体会,他的作品也体现出他在这方面的进展和成就。

第二点,罗鸣老师的作品里面有一种意趣,这种意趣和他最近这些年围绕碑刻,特别是对北朝刻石这种审美风格上的汲取有关,这一点我觉得是特别重要的。全国性的大展千人一面,很难形成自己的风格,这当然和我们展览引导有很大关系,而每一位书家或书法工作者在取法和实践上也面临很多方向性的问题。毕竟,能在书法史上留下来的都是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的作品。



10.png

潘继坦

广西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 南宁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罗鸣书法给我总的感受是格局大、格调高、视野广。

——潘继坦


20年前我看过罗鸣先生的作品,他在2000年就思考同质化的问题,说明他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比我们早了很多年。

今天的展览格局很大,从中能看到古与今、碑与帖,雅与俗、灵与巧,还能看到经典和民间的有机结合,格调非常高。

罗先生20年前就思考在共性的基础上怎么样做出个性的问题。河南的文化特别中原碑刻滋养了他对书法的理解,我相信河南的书法家血液里面都流淌着中华文明、黄河文明。通过碑帖的结合我们看到,不管小规格的作品还是非常大气的作品,都能够感受到罗鸣先生自由自在游刃有余的书写境界,这是基于他广阔的视野和深厚的涵养所造就的。

刚才罗鸣先生提到,当他悟到颜真卿碑帖融合的笔法的时候,他的个性就出来了,我想这是他领悟到了书法艺术的高地。今天罗鸣先生书法展览及作品给我总的感受一是格局大,第二是格调高,第三是视野广,深受启发,谢谢罗鸣先生。


部分罗鸣临创作品赏析



11.png

罗鸣  录前人诗二首(局部)34cmX138cm  


12.png

罗鸣  临巩义石窟寺汉摩崖题记七言诗(局部)175cm×178cm


13.jpg

罗鸣  巩县初见黄河(局部)240cmx810cm


14.jpg

罗鸣 清·黄易嵩洛访碑图题记一则 (局部)180cmx25cm


15.jpg

罗鸣  佩服清论联180cmx33cmx2


16.png

罗鸣 北宋·刘攽汜水关(局部) 138cm×207cm


17.png

罗鸣 临天保九年比丘道邕造像题记并跋(局部)119cmx85cm


18.jpg

罗鸣  山高流长八言联 180cmx32cmx2


19.jpg

罗鸣  宋·戴复古除夜 60cmx60cm


后发布评论

观馆指南

您可凭本人有效身份证刷证入馆(每周一正常闭馆)

新馆: 郑州市中原区文澜街10号(丹水大道与长椿路口东南角)

瑞达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瑞达路83号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订阅号

  • 微博官方号

  • 抖音官方号

郑州市中原区文澜街10号(丹水大道与长椿路口东南角) 电话:0371-67983163

开放时间:09:00-17:00,每周一闭馆修整(节假日除外)

留言板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问卷调查

豫ICP备08102381号 豫公网安备410197020023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