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郑州美术馆(新馆与瑞达馆)为做好疫情防控和灾后复建工作,将继续闭馆暂停开放,恢复开放时间另行通知。请持续关注郑州美术馆官方网站和公众号(郑州美术馆ZAM)了解最新动态。隔离了空间,隔离了病毒,但隔离不了爱与艺术,让我们以“云分享”的方式相聚,待家里的你,也能感受到艺术的爱与温暖。
我们相信:疫情终会消散,未来锦绣可期。
…………………………
线条以其高度概括的特性成为全人类最原始的视觉表现方式,而线作为传统中国画最基本的形式要素,是笔墨的浓缩与载体,对于中国画家而言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和力,它饱含着创作主体的真挚情感与美学修养,蕴藏着深厚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它以深层的民族心理为内趋力,以浸透着画家情意的笔力为基质,将自身的格调和美感发展成超越时空的形式极致。”李伯安既从《八十七神仙卷》中汲取东方美学中线性表达的精髓,又能师古而不泥古,运笔自由洗练,不囿于一格一法。他还从版画与雕塑的刀刻斧凿中领略到异于传统笔墨线条的形式意味,将丰富的笔墨变化融合在复杂的线型组合中,使线的美感因素与表现对象的本质相契合,构造出刚健挺劲,率真灵动的语言系统和具有雄强、涩拙之美的线象世界。在《开光大典》中,长线条的表现尤为出彩,线条紧密连绵,自然生动、潇洒流丽,飞腾跳掷的笔线纵横自如,似轻还重,若断又连,时疾时缓,忽放忽收。于动静、刚柔间形成自然的节律,离合万方的线条与深秀浓重的墨色浑化为一。李伯安对线的认识与领悟极深,在有涉线条的文章中他这样写道:“木刻刀在板子上刻过,那些经过画家情感过滤、处理和概括了的形体,呈单纯的浑圆结构或是长而直的黑白块面在画面上出现,如果能将这些以体积概念组合起来的块面看做是中国画里的“线”的话,这就是另一种重而平实、不求墨韵的“线”,是令人振奋和提精神的“线”,它犹如重锤击鼓,在敲击和唤起人情感与作品共鸣。这些加粗了、加宽了的“线”删除了琐细的多余,以一当十,非常醒目地站立在画面中那非常得当的位置上,以强有力的“线”的作用支撑着整个画面。”
李伯安运笔用墨魄力极大。其用笔精熟丰厚,落笔铿锵劲健,笔力雄迈厚重,刚若铁画,笔势纵横酣畅,朗现出强烈的力感和浩荡的气势,深具雄强拗峭之美。此特征与传统书画中的运笔如刀、力透纸背等具金石意味的用笔相似而又有别,李伯安非从书法碑帖中感悟笔法,而是透过木雕与版画的技法语言领略其与笔规墨法相通的审美实质。他深受瑞典木雕家眄克阿赛·彼得森狂放有力而又传神的木雕的影响,把握语言背后的材料特性以及不同的技法和材料所产生的不同形式美感的属性,极大地丰富了笔墨的表现力。诚如他在《一点感受》所言:“这些用刀刻出来的‘线’和用泥‘写’出来的笔意,与用毛笔勾画的柔韧、含蓄的线,和由此产生的笔墨情韵,从概念到视觉上都是如此不同,但它们所包含的意蕴和情感和律动是相似的。”笔力渗入了李伯安作为创作主体的审美选择。其用笔力显神凝,“森然如剑戟”,破纸而出,吐纳浑沦之气。劲健的笔力反映在勾勒形体时运笔的筋骨、血肉中,表现出坚韧的力量感,其精气内敛,骨法洞达,刚柔兼济,柔润中含枯拙。李伯安还强化了笔墨走势的提按、顿挫,笔态横生,转折处锋棱凛凛,安然健拔,恍若天工。《哈达》一段最具代表性,他使笔如刀,集全身之力运之于笔,在沉着、劲挺的笔力中注入刚健、朴拙的气格,运笔时沉雄、凝练,重若磐石,劲力中含和厚之气。力重千钧的笔力使点画、线条险绝厚涩,如高峰坠石,势如折铁,坚不可移。勾勒皴染生沉着、苍郁、森茂之态,笔线有力地锲入形体,而全无雕琢刻露之痕,墨色深厚绵密,墨象苍古,畅中含苍,润中含涩,穷尽变化之妙。由此淬炼出犹如金属之质般坚硬的语言强化了造型的雕塑感,使构形更趋整肃强悍,亦加重了画面的沧桑感。浓笔重墨中的和厚之气与庄重、深沉的视觉美将观者带入威严、沉穆、浑朴的艺术意境之中,从中亦可见出李伯安柔弱的外表下阳刚的性情。
“凡物得天地之气以成者,莫不各有其神。欲以笔墨肖之,当不惟其形,惟其神也。”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正是经由山与风的浸润与镌刻而显古朴苍茫、雄强坚毅。为以笔墨绘其神韵,李伯安在创作中付出同理心,注入精气神,将真切的现实感受升跃、穿透至笔墨造型之中,创造出在抽象意义和抒情表现中与自然异质同构的语言。他善于体察物象,在物与我、我与物之间深入的观察和体验中使主观认知与客观真实相互交融,将细腻丰富的生命体验与对大千世界精微深湛的心理感觉凝缩于笔墨中,观物取象而后以象塑形,以一管弱翰融汇美的形式创造并赋予笔墨以生命灵性。
他在《赛马》中以拟风的笔墨恣意挥洒表现雪虐风饕与烟云流荡,抡散笔锋,卧笔横扫,沉雄豪荡,运笔施墨恰如罡风骤至,奇崛霸悍,真可谓“若流电激空,惊飙戾天,摧挫斡掣,撝霍瞥列,毫飞墨喷。”飞动的笔势如长风出谷,又如洪涛怒翻,极具阳刚之美,在视觉经验上唤起人们的联想,体会到飒然风起之感和奔马竞逐嘶鸣的紧张的情绪意味而入浩瀚寥廓的艺术意境之中。墨韵之通达乃为李伯安胸襟之浩博、视野之开阔、识见之卓远在绘画创作中的折光。如他所言:“随着岁月的磨砺,能够沟通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这条通道会不断扩大,在这条通道里去寻找,去探索,在你来我往中丰富自身的新内涵,可以说是有益的。”他独创的表现形式及语言超越传统的藩篱、时代的隔阂、历史的羁绊,游弋于各门类艺术之间,兼容并蓄,淬砺致臻。心怀浩然之气,含万汇于胸中,在自由的心绪中物我相融,以水墨肇其天机,以笔端意趣抒写超拔之心象,灵机湛发之时,卧毫纸上,写万象于笔下,“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象;以一墨之色,示万象之奥。”(《画语录·一画章》)在心灵迹化的笔墨世界中纵横驰骋,入自由无羁之境。此境正与黄宾虹“墨团团里黑团团,黑团团里天地宽”的绘画美学境界异曲同工。
▏艺术家简介 ▏
李伯安 (1944.7-1998.5),河南洛阳人。1962年郑州艺术学院美术系毕业,曾任小学教师、工厂美工。1975年后在河南人民出版社、黄河文艺出版社、河南美术出版社任编辑。国画《巩县老农》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连环画《新娘子抬轿》 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名将粟裕》入选建军60周年全军美展。作品有《日光峁上》、《打山楂》、《华山挑夫》、《日光》等入选新人新作展。20世纪末一位漠视功名、不求闻达、默默耕耘于国画人物之苑的艺术赤子。他广采博纳,融汇中西,大大地丰富了国画人物艺术语言的表现力。
文字编辑:王辰熙
版面编辑:华一帆
责任编辑:公共文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