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郑风·河韵”中国大城市专业画院优秀作品联展在郑州美术馆开幕,为期五天的写生创作及考察活动自9月16日启程,于9月20日圆满落幕。此次行程以“实地感知河南文化脉络,捕捉地域人文与自然之美”为核心,让参与的画院院长和艺术家在行走与创作中,透过表象,从美学的角度感受触摸中原文化的厚重底蕴,探寻其沉淀在民族基因中的精神内核。
活动首站走进河南博物院,作为中原文化的集大成者,在讲解员的阐述及对文物的凝视中,从商周青铜器的纹饰到唐宋瓷器的釉色,参与者深度体会中原文明的千年积淀,见证中华文明发展轨迹。随后前往巩义康百万庄园的明清建筑群落,它是中华民族理论学、民俗学、建筑学的历史缩影,被称为中国第一庄园,砖雕、木雕的细节为艺术家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相聚河洛汇流,此处被视为河洛文化的发源地,因洛河水清、黄河水浊而形成清浊分明的太极图状水系交汇现象,河洛交融的壮阔水景,成为自然题材写生的绝佳范本;走进现存清中晚期古院落42处的“海上桥”,由砖石结构的窑洞与硬山式灰瓦屋顶的房屋组成,格局严谨,让艺术家领会到“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思想。最后,巩义石窟的北魏造像线条古朴,是北魏皇家石窟寺从云冈模式到龙门模式的风格转变见证,创作者在岩壁前捕捉佛教艺术的庄严与灵动,进行了大量的写生。
9月18日至20日,行程聚焦登封文化地标。距今1500多年历史的少林寺,有“禅宗祖庭、功夫圣地”之称,寺庙西侧的塔林更是中国现存面积最大、数量最多、价值最高的古塔建筑群,飞檐斗拱、古柏禅意,搭配晨钟暮鼓的氛围,让写生创作兼具建筑美感与人文气息,晚间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更以山水为幕、灯光为笔,用沉浸式体验为创作注入新的灵感;另外,观星台的天文建筑、太室阙的汉代石刻、嵩阳书院的儒家意境,每一处场景都成为“文化入画”的载体,让艺术家在写生中探索历史与艺术的结合点;禅心居古村落的静谧环境为此次写生创作画上句号,它既有北方石屋瓦舍的质朴,又有南方水榭亭台的灵秀,成为写生收尾的独特题材。
回顾五天行程,从博物院的文物底蕴到山水间的自然之美,从古代建筑的人文印记到实景演出的艺术震撼,每一份写生作品都成为全国51家专业画院河南之行的鲜活注脚。此次活动不仅完成了多地点、多题材的创作积累,更让参与者在“走、看、画”中深化对中原文化的理解。活动虽已结束,但河南的文化魅力与创作灵感,将持续为各地艺术家创作提供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