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中华文脉
从黄河文化到传承中原石刻书法的创新创作
稽古开新——罗鸣书法展
指导单位: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主办单位:郑州美术馆
展览策划:罗鸣
展览统筹:朱璇
展览保障:毛波
展览实施:孙莉 冯乾 周玲玲 高歌 张磊 任山 杜婷 王辰熙 李世奇 李琳琳 郭港鑫 王浩洲 刘晶晶 秦豫莉 段玉琼 马歌阳 张婧
开展时间:2025年6月28日
展览地点:郑州美术馆(新馆)6号厅
展览前言
黄河是华夏文明的源头,奔腾的黄河水述说着悠久的历史年轮,孕育了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铸就出中华民族之魂。
河南地处中国九州腹地的中原,以郑州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积淀深厚,遗存的古文字与书迹数量众多,尤以北朝石刻史料蔚为大观。清康有为曾高度评价:“龙门造像自为一体,意象相近,皆雄峻伟茂,极意发宕,方笔之极轨也。”中原河洛地区的洛阳龙门石窟造像和石刻题记群,巩义石窟寺造像和题记群,以及登封嵩山石刻书法群,形成了规模巨大、种类繁多、异彩纷呈的中原古代石刻书法艺术群落。
郑州美术馆馆长、郑州画院院长、郑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罗鸣在黄河文化的浸染中长期致力于石刻书法的研究和学习,在书法的多元取法中,坚持将自我风格的把握固著于经典与民间之两极,在经典与民间书法之间寻求一种张力。他以魏楷连接晋楷与唐楷,得窥隶书向楷书的书体之变。在对北朝造像题记、敦煌残纸、吐鲁番砖文及千唐志斋志铭的出入反复中获得创作灵感。对凉州体、平城体、洛阳体、邺城体造像题记广泛临摹,用功最勤。并以颜真卿“屋漏痕”篆籀笔法为根基打通碑帖,融合南北,去粗取精,吸纳融会,汲取营养,丰富其书法个性创作语言。作品中既有内蕴经典的笔法含量,又表现出质朴自然、生辣朴拙的强烈风格。中原地区石刻书法遗存,作为地域书风的典型风格,其神秘稚拙、简朴遒劲、随意自然、气势开张的风格特征,与罗鸣一直以来追寻的古拙深厚、野逸生趣之美相协同。他入古求变、稽古开新,呈现出个性化书法语言和新的时代审美特征。
罗鸣围绕中原石刻书法研究创作的57件作品,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美术创作资助项目。此次由郑州美术馆(郑州画院)主办,展出这批书法精品,旨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讲话精神,挖掘中原艺术资源,体现地域文化特色,践行国家黄河战略,以新时代黄河文化美学,赓续中华文脉、弘扬黄河精神。以书法美学新演绎,焕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中原厚土、黄河涛声中着力文化繁荣兴盛。
部分展出作品欣赏
![]()
行书 唐·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69cm×69cm
![]()
行书 白石老人诗二首 138cm×34cm
![]()
行书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75cm×26cm
![]()
行书 “芳草夕阳”八言联 180cm×23cm×2
![]()
草书 宋·苏轼《少年游》 70cm×138cm
![]()
行书 唐·杜甫《黄河诗》 138cm×69cm
![]()
行书 “高名老气”七言联 180cm×34cm×2
![]()
行书 宋·刘攽《汜水关》 138cm×207cm
![]()
行书 录前人诗二首 34cm×138cm
![]()
行书 “寂静庄严”五言联 138cm×23cm×2
![]()
行书 李白《赠裴十四》 69cm×69cm
![]()
行书 录前人诗二首 34cm×138cm
![]()
隶书 “六合八音”八言联 248cm×62cm
![]()
行书 唐·卢纶《送李端公》 138cm×35cm
![]()
行书 录宋人诗二首 34cm×139cm
![]()
楷书 “佩服清论”八言联 180cm×33cm×2
![]()
行书 清·黄易《嵩洛访碑》数则 170cm×69cm
![]()
行书 清·黄易《嵩洛访碑图题记》一则 180cm×2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