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下午,由郑州美术馆(郑州画院)、郑州嵩山书画院、郑州市书法家协会联合组织策划的“对话艺术家——从‘轩辕情·中国梦’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谈当代书法的创作与审美”活动,在郑州美术馆新馆二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活动以郑州美术馆新馆正在展出的“‘轩辕情·中国梦’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为例,探讨当代书法的创作和审美等相关问题。
参加本次活动的嘉宾有郑州美术馆(郑州画院)馆长、郑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罗鸣,郑州嵩山书画院院长、郑州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钟海涛,和本次大展的三位一等奖获得者:郑州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孙永茂、河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田华璞,西泠印社社员、河南省书协理事、河南省青年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鹤壁市书协副主席焦新帅。郑州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李元黄主持了本次活动。
罗鸣馆长首先介绍了郑州美术馆“对话艺术家”系列活动的相关情况。他说郑州美术馆自新馆启用以来先后举行了30余场“对话艺术家”相关活动,先后邀请到了李刚田、陈振濂、张晓凌、张子康、王刚、段正渠等书法美术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和艺术家进行思想碰撞和学术交流,受到了广大市民群众的喜爱。
“‘轩辕情·中国梦’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的重要组织者和筹划者钟海涛院长介绍了本次大展的筹备情况。他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书画展”已经成功举办18届,前16届为海内外书画名家的邀请展,从去年开始变为竞赛形式的展览,使得活动参与面变得更广。本次大展共收到投稿作品3200件,经过两轮专家评审,共评出入展作品200件,其中一等奖作品10 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30名。同时,本次大展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1.投稿作品多,凡有华人的地方,均有投稿作者;2.投稿作者趋于年轻化,投稿作者从60到00年代均有,以70、80、90年代作者为主;3.作品种类多,并首次加入篆刻艺术门类。本次作品质量之高,深受观众好评和喜爱。
本次大展一等奖获得者、郑州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孙永茂分享了自己几十年来的学书历程、心得,及个人书风的变迁。他总结道:1.学习书法要学古人,不要学今人;2.临帖要广泛而深入,勤于思考,清楚自己在临帖中的学习方向和目的,务必做到将一个书帖学透再换;3.形成自己阶段书风的时候不能故步自封,要敢于求变;4.正确看待某一阶段自己取得的成绩,要不断地学习提高,不断进步;5.不断完善提高书法以外文史哲全方位的知识和修养。
一等奖获得者田华璞介绍了简帛书的相关知识和特征,以及自己学习和创作简帛书的经历和经验。他说他的个人创作主要取法马王堆帛书,部分借鉴秦帛书。写帛书,日常要把大篆和汉碑作为基础练习,以确保线条弹性,同时加一些枯笔和涨墨,丰富作品面貌。此外,草书、行书的创作都可以借鉴简帛书,从中获取创作灵感。
本次大展篆刻一等奖获得者焦新帅分享了自己学习篆刻的经历和本次参展作品的创作思路。他说“印宗秦汉”已成为篆刻界创作的四字箴言,他的篆刻取法秦汉古印,以汉玉印为主。由于玉印材料难得、制作周期长,且东汉以前玉印不下诸侯等原因,因此其印风多具典雅的庙堂气息。同时他在创作过程中注重同频创作,印风、印文内容、镶契和残损方法以及边款都取法秦汉,讲究书印统一、朱白统一、印款统一、印签体统一,力求金石意趣满溢于屏。
最后罗鸣馆长以本次大展获奖的60件作品为例,按照楷、隶、行、草、篆、篆刻的大类,分别分析了每幅获奖作品的书法史取法渊源、传承及创新情况和作品的审美意境、格调等内容。他总结说从本次大展可以看出当今书坛,取法多元,经典与民间并重;创作中多书体融合、跨时代融合;视觉呈现上,适应现代展厅欣赏需求等趋势。
由于现场名额有限,本次活动经郑州文旅云平台线上全程同步直播,线上观看量达6万余人次。活动不仅受到了现场观众的肯定和热烈互动,更有大批线上观众认为嘉宾的发言令他们在书法学习的道路上受益匪浅。
持续举办高质量学术活动,满足市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是郑州美术馆的努力方向和使命担当。更多活动信息请关注郑州美术馆官方网站、微信、微博、抖音等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