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郑州美术馆迎来了25位“特殊又不特殊”的儿童访客。“我和我的家”公共教育课的听障儿童专场顺利开展。
之所以说“特殊又不特殊”,是因为这些孩子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但同时在现代医学和科技的帮助下所有孩子都戴着助听器或者人工耳蜗,正在接受语言训练。在不远的将来,他们和我们一样同享有声世界。
这是郑州美术馆新馆开馆以来第一次为特殊需要的小朋友提供公共教育课。我们的授课老师,除了要放慢语速确保孩子们听见听清,还需要在课程中设置诸多可以联想的内容以便不同认知程度的孩子们无障碍的聆听与接受。从“家”作为汉字的演化,到我们自己的小家,到郑州是我们共同的家,到我们共同珍爱的伟大祖国。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家”的含义变得坚实可触、更加具象。
——康复,不应该是生活的全部
一个妈妈说:“接到你们的通知,我当时真的想哭,这是第一次给听障宝宝的美育课。生活里不是听力就是康复,真的需要这样的活动,让孩子感受美,也让我们自己生活有了调剂。”
是的,康复不应该是生活的全部,总有一些美好的事情需要我们去探索和追寻。生活可以更加丰富多彩:和孩子一起运动,强健体魄;和孩子一起看美术馆,陶冶情操......美好生活的魅力,促使我们更加奋发向上,充满信心。
课程既是给孩子的,更是给家长的。
——表达,不应只有“语言”
从小接触艺术,能够培养孩子感受美能力。孩子沐浴在艺术的光辉下,健全身心,感受人类文明的趣味和多样性,拓展视野,发展创造性思维。
艺术也是一种很好的“语言”,听损宝宝,也可以通过艺术更好地表达自己。当你观察孩子们在艺术创作时就会发现,其实,孩子在绘画中的每一笔都是思考的过程,每一种颜色都是小小的ta对生活的认知。
——艺术学习,让未来多一种选择
让孩子成为艺术的参与者,在探索中发现美、体验美、品味美,是美术馆儿童美育的初衷。在这里,每一次美术公教课、每一场美好的展览,都能启发灵感、开拓思维、感知趣味,静悄悄地开启孩子对艺术的启蒙;每一个线条、色彩、造型都能将审美想象力尽情抒发,让孩子亲身感受创作的快乐。即使孩子们长大,成为不了艺术家,做一个爱好者也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