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郑州美术馆(新馆与瑞达馆)为做好疫情防控和灾后复建工作,将继续闭馆暂停开放,恢复开放时间另行通知。请持续关注郑州美术馆官方网站和公众号(郑州美术馆ZAM)了解最新动态。隔离了空间,隔离了病毒,但隔离不了爱与艺术,让我们以“云分享”的方式相聚,待家里的你,也能感受到艺术的爱与温暖。
我们相信:疫情终会消散,未来锦绣可期。
…………………………
黄河之黄在于厚土滋养(节选)
中国美术馆馆长 吴为山
我第一次观王克举先生的《黄河》之作,为之震撼,当即写下:由天而降,浩浩乎奔腾急,经雪山过高原,黄河之黄在于厚土滋养。流入平川,泽被绿洲,汇入大海……
其作品虽为巨幅长卷,然一挥而就之气与黄河一泻千里之势,形成一股精神与艺术、艺术与自然的气场。这是融汇叙事与抒情而写就的诗篇。
难得的是,这巨制是经过四年的时间,行程超过4万里,跨越8个省、自治区,沿着黄河的重要文化与自然景观而写生的。这些景观恰如一个个坐标点,它是黄河所承载的中华文化历史的里程碑,是我们的先民由远古走来的足迹,它跳动着民族生命的心律。
更难得的是,克举先生的写生,非拘泥于客观物象的形,它对景生意,以意贯通,气韵生动。继而,我写道:“克举、克举,丹青慧眼,举手成妙。大千万象,苍茫处,皆为几何抽象。”
克举先生长期以来重写生、重感受、重心灵之意投射于大千意象。他的艺术与“写”、与“生”休戚相关。在数十年的艺术实践中,伴随着创作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成熟,唤起了王克举内心深处对滋养着齐鲁大地的黄河的关注,产生了描绘黄河从发源到入海整体形态的宏大构想。作为孜孜不倦的创作者,无论是巍巍太行,还是黄淮海平原的庄稼地,他的足迹早就遍及黄河中下游两岸,但描绘黄河要深入至黄河上游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腹地,对他而言就不仅仅是身体和精神上的考验,还有整个作画布局、后勤保障方面的重重考验。直至2016年,在经过周密计划和筹备后,让王克举魂牵梦绕《黄河》创作拉开了帷幕。如今高2米、长161.6米的油画长卷终于呈现在世人面前。
王克举的《黄河》长卷,则是在新时代对这一经典绘画主题的新表现,其宏大性在于他试图以描绘黄河的全貌,表现一条更趋于自然性的黄河,一条更趋于本真形态的黄河。王克举就像在为黄河母亲描绘一件肖像画。在他的心中、眼中、画面中,黄河既有旖旎之秀美,也有磅礴之壮美。他是用一颗赤子之心和朴素的情感在感受着这条母亲河的生生不息。我不禁写道:“阴山意象,岩画传神,炳灵高耸,佛身入云。犍陀罗慈悲尽在微笑,瞬间即永恒。壶口浩荡,祥云冲霄,此华夏文明之兆。”
王克举着力描绘着黄河两岸的生态之美,从雪域高原到戈壁沙漠,从黄土地的沟壑到渤海之滨的庄稼和湿地,他都用了不同的色调和笔法进行了细腻的区分。在某种意义上而言,王克举的《黄河》长卷准确再现了黄河全流域不同的地理地貌和水文特征。这种差异性不仅仅是为了展现出绘画语言和形式的丰富性,更是艺术家对这片大地每一个印记的尊重以及其内在的现实主义的创作观念使然。王克举描绘的《黄河》具有很强的可辨识性,画面中有著名的古代文化遗迹,亦直接标注了写生地点,俨然一张文化的版图。
面对黄河的浩瀚壮阔之气,王克举的内心受到极大震撼。为了更充分展现出黄河水川流不息之势,他尽可能站在黄河拐弯处对岸的高地采用俯视性构图,以期让观者的目光跟随着百折不回的黄河水,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风采。可以想象,王克举在四年的时间里不断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无论寒冬还是酷暑,他置身的每一个可视点,遥想历史的每一个瞬间,仰天追问,时间的流逝尽在沧海桑田。在时空的交汇处,面对流水,不禁与古人通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黄河!黄河!这是支撑克举创作的心灵的呼唤!
为母亲画像是多么幸福!克举要画出母亲河数千年的辉煌和苦难,要画出母亲河“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现代精神气概,更要召唤出母亲河浩荡华夏之魂。在《黄河》长卷中,两岸洋溢着春的初绿、夏的滴翠、秋的金黄、冬的积白,这片古老而弥新的土地生机盎然,昭示着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令人感佩的是,王克举及其亲属将此巨幅油画长卷无偿捐赠给国家,由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这件作品,将在以黄河为主题的中国当代美术创作的新成果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个展览,也将激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引领下,为人民抒写,为时代放歌。
艺术家简介
1956年生于山东青岛。1983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1989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助教进修班,2002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高级研修班。
现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特聘画家、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研究员。
展厅现场图片
作品局部欣赏
《黄河》油画长卷—贵德丹霞 炳灵丹霞地质公园 炳灵寺
《黄河》油画长卷—刘家峡 石嘴山
《黄河》油画长卷—乌梁素海
———————
文字编辑:孙贝贝
版面编辑:宋镒臣
责任编辑:公共文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