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推介 | 灵魂礼赞——李伯安《走出巴颜喀拉》(一)

发布时间:2021-07-08

222.png



《墨韵通达天地宽——李伯安笔墨语言探析》(节选一)



作者:张苛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李伯安的笔墨实践从深层蕴含中洞察多种艺术语言的精微奥妙及其内在联系,并在开放的经验中感知和理解其“语言”背后内涵、情致与文化意蕴等方面意脉相连、互为贯通的属性并寻找合理的嫁接点,从而融汇贯通,形成丰富笔墨语言表现力的灵机妙绪,凑而发之,成于心迹,形于笔墨,并最终衍生出与其精神品格和艺术品位完美契合的独创的笔墨形态与风格,实现了对笔墨语言边界的拓展,也由此开掘出更为广阔的笔墨表现空间。

 
笔情墨性   

“技小乎载道”,“类万物之情”,笔墨不只是技巧的体现,它还是是一种境界,是创作主体心灵的迹化、性情的外显,又是人格化的表现。笔墨中既含藏画家主观的性格、气质、人品和情思,更饱蕴其人生感悟与心灵情愫,流露出主体审美趣味和美学理想。反之性情又是笔墨的基础,心灵与客观生机融化于笔意墨象的统一体中。清刘熙载云 :“笔情墨性,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即道出了“笔情墨性”与“其人之性情”间彼此关联的重要关系。画家在笔墨中寄其气韵,放其逸想,笔墨即成为心性的载体,性情的起伏聚散的显现。由此,创作便成为不断生发、悸动的过程,笔意墨象由画家情思之意与线条韵律之象共同建构起“意象性”的精神形式,不同的情感与笔法形式和墨迹貌相生成的墨象亦妙不胜言。


李伯安在《情溢太行》一文中说:“中国画的传统是在延续中继承的,传统的模式常常难以尽述我今天对太行的感受和构思,自然就产生了向别的画种和艺术形式寻求借鉴的愿望。”随着其描绘对象与体察方法、造型方式的改变,以及“对太行的感受”和对巴颜喀拉情思的迸发,焕发为不可遏的激情,传统笔墨难以表现他作品中所需要的气势与力度,从而促使其创立新的笔规墨法。他承袭传统的菁华,又摆脱了传统笔墨程式化的审美倾向的束缚,探索以写意精神为基础,苦难、悲怆、崇高的精神为内核,创造出最恰当的表现其气血所需要的笔墨格律,形成了个性鲜明的语言格体。


在笔墨的广征博引中,李伯安并非以西式语言改造、取代传统语言,而是以自身为主体,以爽朗超然的胸襟和蕴含东方审美灵韵和精神体验的宏阔境界为载体,在情感的氤氲中驱运笔墨,疏荡于生命节律和心性情怀中。笔法与墨法,墨意与墨象,诸方面皆运转变通,回转如意,变化无穷无尽。


作品只有在注入了画家自我真挚的感受和深切的生命体验之后,方能有灵气、有活力。李伯安以禀赋创造笔墨,将自己的思想以及特定时空中的主观感受表达出来的一种情绪体验与画作融为一体,转化至笔墨表现的节奏韵律中,创造出博大沉雄的笔意与墨象,使其精神达于“我心即天地之心”的自我与天地同游的广阔境界。苍凉浑茫而悲壮的人生际遇和审美理想使崇高、神秘萦回于墨韵之中,构成其精神态势的重要语义,使其视觉与结构充满张力与强度,具备撞击心灵的冲击力。


“写”与“意”的会通


段玉裁注许慎《说文解字》中对“写”与“意”均有解释:“写置物也……按,凡倾吐曰写,故作字作画皆曰写。俗作泻者写之俗字也。”“意,志也。从心,察言而知意也。从心,从音。”认为“写”即为倾吐,有抒发、传达之意,“意”即表示主体内心的精神面貌和情感志趣等。故“写意”当指抒发、表达胸中情思、心性、意趣等主体情感。


李伯安在与罗丹《巴尔扎克》的对话中意会其与中国画水墨精神内在相通的意象路径,他曾在《一点感受》中写道:“从画册里常常翻看大师罗丹的《巴尔扎克》塑像,……一泻而下的大幅度推泥,从气势上给人的感染,就像是“写”出来的,像是艺术家沉入一种心绪之中,以长锋饱墨在自己的世界里纵情挥毫。那指痕下的律动,显示着长线是多么美,使人能体验到在点划的进行中,那凝入笔端的力度与弹性,似或有墨渍的渗化......在意象表现上,两者皆由“写”述“心”而表“意”,“意”作为审美范畴表现在直觉、情感、形体构造等方面,唤起突发的直觉的产生而在创作中引起“无意之意”的艺术效果,如黄休复《益州名画录》所言:“莫可楷模,出于意表”。


李伯安一见妙迹,便以求其合,从罗丹的雕塑语言与笔墨在表情述意的写意性上的共通属性,及其用泥塑造的速度与气势中激发出灵感顿悟。他在雕塑的推泥运动中体味心手自由的畅快肆意,应用于笔墨的泼墨大写。在绘画创作中注重个性情感、秉性等精神内涵的表现,以自在而轻松的主体心境和情绪为出发点, 通过主观对客观的抽象,重视表现人物的神韵、意趣、生气,创造出“心与物和谐”的意象,使笔墨成为自我生命精神的外化形式。


李伯安寄“意”于笔,意由心生,发于胸臆,涌乎笔端,挥翰时随性随感而出,气运而笔落,落笔而成迹,因迹而成形,形具而神生。他不苛求笔墨之工致,而以笔意谐调墨色冲突,追求意外之趣,是充满灵性的、生动的艺术创造。丰富的用笔源于纯熟掌握创作法度后的自由发挥,又于其中揉进了朴拙浑厚的气韵与内魂,此中玄妙正如宋代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所言:“意存笔先,笔周意内,画尽意在,像应神全。夫内自足,然后神闲意定,神闲意定,则思不竭而笔不困也。”除以意运笔外,他也寓“意”于象,即所谓“以意造象”、“因象寄意”。他在运笔遣墨挥写心绪情感和知觉经验创造意象的过程中,不为造化所缚束,而是以主体的生活感受出发,在精微观察表现对象之后与其心交神会,将内在的情感精神糅合于外在的形象塑造,通过主观意识对形态与结构及内在意义进行生动的表现,抒发主体的情感与个性气质。




艺术家简介



3.png


李伯安 (1944.7-1998.5),河南洛阳人。1962年郑州艺术学院美术系毕业,曾任小学教师、工厂美工。1975年后在河南人民出版社、黄河文艺出版社、河南美术出版社任编辑。国画《巩县老农》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连环画《新娘子抬轿》 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名将粟裕》入选建军60周年全军美展。作品有《日光峁上》、《打山楂》、《华山挑夫》、《日光》等入选新人新作展。20世纪末一位漠视功名、不求闻达、默默耕耘于国画人物之苑的艺术赤子。他广采博纳,融汇中西,大大地丰富了国画人物艺术语言的表现力。





作品局部欣赏



微信图片_20210709144545.png

走出巴颜喀拉——赛马(局部)


2.png

走出巴颜喀拉——歇息(局部)






展厅现场图片


3.png


4.png








灵魂礼赞
李伯安"走出巴颜喀拉"




—展览时间—

2021年6月29日-10月10日


—展览地点—

郑州美术馆新馆 第四展厅


—主办单位—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中共郑州市委宣传部
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承办单位—

郑州美术馆(郑州画院)





文字编辑:王辰熙

版面编辑:华一帆

责任编辑:公共文教部








后发布评论

观馆指南

您可凭本人有效身份证刷证入馆(每周一正常闭馆)

新馆: 郑州市中原区文澜街10号(丹水大道与长椿路口东南角)

瑞达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瑞达路83号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订阅号

  • 微博官方号

  • 抖音官方号

郑州市中原区文澜街10号(丹水大道与长椿路口东南角) 电话:0371-67983163

开放时间:09:00-17:00,每周一闭馆修整(节假日除外)

留言板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问卷调查

豫ICP备08102381号 豫公网安备410197020023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