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仁
丁仁(1879—1949),原名仁友,字子修,一字辅之,号鹤庐等。浙江杭州人,后居上海。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出生书香世家,杭郡八千卷楼主人丁松生之孙。自幼受家庭熏陶,博学多能,于诗古文词、金石书画、收藏鉴赏,无不精通。于印章,尤所癖好。治印宗浙派,萧淡简静,秀雅纯正,用刀劲健,布局安详。书法以甲骨文著称,绘画偶作蔬果,亦艳雅动人。家藏西泠八家印章甚多,嗜之成癖,摹赏无虚日。辑有《西泠八家印选》、《砚林印存》、合辑《丁丑劫余印存》等数十种印谱刊行,皆弥足珍贵。作品集有《鹤庐印存》、《鹤庐诗词稿》、《商卜文集联》等多种。
在西泠创社四英中,丁仁与王禔出身于书香门第,得承上代之荫;吴隐与叶铭则出身于刻碑工匠,由艺进乎道。其中,若论数代清芬,则首信丁仁。
其于印学之贡献,可以治印、集印、印社、印谱八字为结。
一、治印
丁仁治印,既宗法古玺汉印,又颇得“西泠八家”以至赵之谦、徐三庚之神韵。《民国篆刻艺术》(孙洵编)评为“印风淡雅简疏,而章法层次深邃,有耐人寻思处。”其边款颇精严,直如一篇微型之魏碑佳拓。1910年,丁仁辑自刻印成《鹤庐印存》四册。
博古清供图 丁仁 82.5x34cm 绢本
二、集印
丁家之集印,以“西泠八家”之印为最了不起。早在其祖辈丁申、丁丙之时,即有“72丁庵“之斋称,盖言藏丁敬印多达72方也。经过其父丁立诚与其本人之努力,丁敬之印达100余方,”西泠八家“之印计500余方。这在当时,可称总其大成。也不单是印,兼及浙中印人的各类作品如书法、绘画、书信、书籍等。后来,这批藏品大多经无锡人华笃安收购,再捐赠上海博物馆。
甲骨轴 丁仁 79.5x38.5cm 纸本
三、印社
丁仁之于西泠印社,因其功甚伟,为“创社四英”之一。据《西泠印社志稿》:“鹤庐在题襟馆后,岁癸亥丁仁捐资建,其下即通里湖之门。”得白堤锦带桥之旧石栏,亦即贡献于印社,今架闲泉、文泉之间。又于九曜山得奇石如人形,命工造丁敬像置于三老石室旁。还有邓石如像、《印人画像》、《砚林诗墨》以及《汉三老碑》的赎回建室永贮等,莫不有丁仁的功劳在焉。
王维季 丁仁 1.8x1.7x2.7cm
四、印谱
丁仁由于祖父及自身三代收集“西泠八家”的印,所以有关《西泠八家印谱》的出版以丁家为最早,也最重要。丁丙于同治丁卯(1867)曾为《西泠八家印选 》作序,该书在光绪乙酉(1885)又出过一次。丁仁曾于光绪甲辰(1904)出过《西泠八家印选 》与《泉塘丁氏八家印谱》;又于光绪丁未(1907)出《西泠八家印选》30册,由拓款能手王秀仁钤拓,墨彩特佳。至民国15年(1926),丁仁又出精印《西泠八家印选》,每印均附释文及按语,为研究“西泠八家”的最好资料。该书只印50部,由丁仁写了首50字的词《醉高歌》,各部各拈一字,可见构思之妙。此外,尚参加《丁丑劫余印存》的编选,另有《杭郡印辑》等行世。
印学以外,丁仁的建树亦多。首先,关于甲骨文的研究,颇有心得,撰《商卜文集联》、《商卜文集存》等。
书画方面,其书法,每以甲骨文集联与写诗,可谓一大特点。据其孙丁利年文:“1924年,先祖父46岁,岁逢甲子,二月开始画梅。次年开始画蔬果。秋,作蔬果长卷。是年,开始以鹤庐为字。是后,画松则用‘鹤庐画松’,画梅则用‘辅之画梅’。”有《丁鹤庐果品册》行世。
丁仁诗作中,以《题画梅诗》30首最妙,不但有诗、有梅、且关乎时事,系作于1931年。
丁仁与其弟丁善之鉴于木刻古书费工费时,普通铅字之欠美观,历时五载制出方形欧体仿宋聚珍活体铅字,于1920年创立聚珍仿宋印书局,予以推行。此一创举,于我国文化之传播厥功甚伟。
王禔
王褆(1880—1960),字维季,号福厂,又号屈瓠,别署罗刹江民。精算术。工二篆、八分。喜蓄印,自称印佣。精刻印,得浙派神髓。为人孤冷,不问世事。光绪甲辰,与叶铭、丁仁、吴隐创西泠印社,共相擘画,卒底于成。癸丑游湘楚鄂渚 ,艺遂大进,旋至京师,任印铸局技正。庚午至沪,鬻书刻以自给。七十后自号持默老人。著有《说文部属检异》一卷、《麋研斋作篆通假》十卷、《福厂藏印》十六卷、《麋研斋印存》二十卷。
一、篆刻艺术
王禔之篆刻艺术,可从继承浙派与小篆细朱文印两方面加以探讨。孙洵的《民国篆刻艺术》,将该历史时期以来的篆刻界归纳为“五大流派”:前无古人的吴昌硕,渊雅合度的赵时?,振兴浙派的一支新军,黄士陵与黟山派,胆敢独造的齐白石。而在关于浙派部分提出:“(王禔)20年代任职北京政府印铸局,仅其铁线篆就名震京华。篆刻初学浙派,师法陈鸿寿、赵之琛,兼及吴熙载,又上溯周秦古玺、汉印……其用刀仍以丁敬‘碎刀短切法’,赋以已意,实为浙派新军之主力。30年代初,王禔印艺日臻完美,人将他与吴昌硕、赵时?誉为印坛之鼎足而三者。”
同属浙派,王禔以及与他介乎师友之间的钟以敬都是一种类型,即反对徒呈才气之锋锷尽露,偏重于讲究功力,追求整洁、娟秀的风格。
阳遂轩 王禔 2.2x2.2x2.7cm
二、书法
王禔之书法,亦颇有成就。其早期书法,显受其父吕庐公的影响,未脱其窠白。以后,由于王禔对各类金石之认识与对古文字学的研究日益深邃,以及朝斯夕斯的翰墨耕耘而功力臻于超一流水平,遂能在书法上的影响亦不亚于印。今在仰贤亭外墙之《西泠印社记》石刻,即王氏35岁所书。
陈祖范在《现代书苑采英》中,对王禔的书法一文以《旁通二篆,俯贯八分》为题,是再恰当不过了。王氏的篆与隶,均创出自己的面目。二篆,即大、小篆。王氏的小篆,40岁前以清代中后期的风格为主,略受邓石如、杨沂孙之影响;四五十岁之间,则纯归玉箸篆的传统;晚年,又创出一种以小篆格式写大篆的书体,以《阮嗣宗咏怀诗》最为著名。王氏的大篆(钟鼎、石鼓等),早期用笔较疾,追求笔韵;晚期用笔较徐,人书俱老。其结构均出原拓,非若吴昌硕在结体上加以改变以求自己风格。王氏书从印出,以汉印文字来写一路平方正直的篆书,似以前未见有人写过。王氏的隶书有两体,一种较严整,大小较一致,多用于对联或条幅;另一种大小不一,结体疏简,若不经意,多用于题跋。马国权《近代印人传》认为:晚年从汉洗文字悟得天趣,参以缪篆排叠之法以作篆隶,朴厚古拙,尤独出冠时。”至于楷书,端长耿直,自成一格。
隶书八言联 王禔 168.5x38cmx2 纸本
三、王禔之为人
王禔为人和易,热心公益,而且奖掖后进不遗余力。对于学生,不但用心授艺,且关心其生活,助其排忧解难。据《容膝楼印话》:“某年,先生(韩登安)入不敷出,一时甚窘。此事为福盦老人所闻,知无端接济之必不纳,乃嘱刻成西泠胜迹诸印,并亲为审定,助之改润。然后钤拓成《西泠印社胜迹留痕》60册,全部由王福老为之推销,每册值洋3元,一时售罄,先生遂得小济。制谱时,因先生乏佳印泥,王老以一大缸为助。事毕,缸内余泥尚多,先生携往归还。王老慰称:‘君宜留用,吾老矣,尚能用几多?’先生语至此,缅怀先贤,不禁泫然。”至于顿立夫,原系王氏之黄包车夫,经他调教而成材,更是一段艺林佳话。王氏过世后,家属体其爱社如家之意,将他自用印与藏印356方于1964年赠送印社。
篆书轴 王禔 82x40cm 纸本
四、王禔之诗文
印社之山川雨露图书室,旧有王氏所书联:“此屋阅沧桑,幸比邻竹阁、柏堂,劫火犹留一净土;同人寿金石,愿追溯秦符、周玺,瓣香岂仅八先生。”
丁仁的《咏西泠印社同人诗》,有咏王禔的诗:“运笔专研十四篇,莫将微技诮前贤。好奇更有王都尉,中秘多从小印传。”
偶与东坡同丙子 王禔 1.9x1.9x5.6cm
叶铭
叶铭(1867—1948),字盘新,又字品三,号叶舟。徽州新安人,寄籍新州。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擅金石书画,精金石考据之学,尝与丁仁、吴隐、王禔创立“西泠印社”于西湖孤山之阳,擘画经营以有今日。复手纂社志待梓。不独造福印林,且为湖山增胜焉。年八十二,犹精神矍铄,谈议风生,不幸偶撄小极,归道山,时中华民国三十七年,戊子八月二十三日丑时也。善篆隶,能镌碑,工治印,宗法秦汉,融会浙派,风格平实并安详,朴茂厚重。著有《七十回忆录》、《歙县金石志》14卷、《叶舟笔记》8册、辑有《金石家略传》、《广印人传》、《再续印人小传》、《叶氏印谱存目》、《二金蝶堂印谱》、《铁华庵印集》、《逸园印辑》、《遁庵遗迹》、《歙县金石志》、《手抚周秦玺印谱》、《列仙印翫》、《铁花盦印集》、《松石庐印汇》等,并编辑《西泠印社三十周年纪念刊》。偕吴昌硕精心选择审定《金石书画录》10册,其原件皆为西泠印社社员珍藏。
西泠印社创社四英中,叶铭与吴隐同年,均生于1867年。吴、叶不但同庚,同创西泠,且兼同门、同从刻碑出身而进于道。叶公一生,热心印学。其于印学之贡献,可归为数端。
一、印具诸相,以典雅浑厚、平实朴茂为归
叶氏年仅弱冠,以书法、篆刻为好。稍长以刻碑为业,益耽于金石。立志高远,艺进乎道,故其印具诸相。尤以彼曾补刻武进赵仲穆之印谱,故对赵氏印作研究精深,两人之作令读者扑朔迷离,难辨赵、叶。其边款尤其精严,极类秋堂、次闲。
篆书八言联 叶铭 142x39cmx2 纸本
二、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
与吴、王、丁三君创办西泠印社。今印社里湖路口石坊有叶氏之联:“印传东汉今尤昔,社结西泠久且长。”仰贤亭亦有联:“涛声听东浙,印学话西泠。”
篆书轴 叶铭 79x38.5cm 纸本
三、赓续《印人传》
明清之际,周亮工遍交印人于宇内,集其印作,述其生平,后人遂名其书为《印人传》,实为该领域之第一书。继之者,有乾隆间汪启淑之《续印人传》。因汪氏《飞鸿堂印谱》名满天下,故称之《飞鸿堂印人传》者。叶铭于1910年夏,先成《再续印人传》,上起元明,下迄近代,得551人,后又补遗50人。不以此为满足,后成《广印人传》十六卷,共得1886人作(其十六卷为日本印人),可称巨著。
新州旧族 叶铭 2.8x2.8x8.5cm
四、著述宏富
其关于叶氏自作印谱者,有手摹之《周秦玺印谱》,有因母60寿而刻之《列仙印玩》,有辑自刻印而成之《松石庐印汇》(1899年)、《铁华盦印集》(1905年)及《逸园印辑》(1909年)。为他家辑印成谱者,如《二金蝶堂印谱》,实为赵之谦传世精品之汇总。印之外,如手篡《西泠印社小志》,实为今日《西泠印社志稿》之基础。此作于叶氏身后仅得排印散页43纸,其余不知散佚何方。此外,又有《叶氏印谱存目》《金石家传略》《歙县金石志》《说文目》等,曾辑之为《叶氏丛书》。
叶氏自幼即习篆隶,又广罗历代金石刻于胸次,故下笔若有宿构然。在杭州所见叶氏书法,亦以篆为多。据其子良本谈,叶氏清晨绝早起身,即坐于窗前伏案作印。其印皆先一日篆好上石,而于清晨砉然奏刀。刻印毕,才进早餐。作书每需家人帮助拉纸,故多在日间成之。
百梅书屋 叶铭 2.8x2.3x4.3cm
吴隐
吴隐(1867—1922),原名金培,字石泉、石潜,号潜泉,别署遁庵。浙江绍兴人,寓居上海。是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幼家贫,客杭习镌碑版。年轻时常结伴叶铭从私塾戴用柏习古文、书法,刻苦研习,书画篆刻与文字学。擅刻印、治六书甚勤。篆刻风格多样化,浑朴苍粹,摹汉宗浙,恪守规范。工书法上,善山水花鸟画。吴俊卿示以钝刀中锋诀,益苍粹可观。曰遁盦、渠曰潜泉,斥私财营之,举舍于社而不自私,可风也。又精制印泥,名曰潜泉印泥,其裨益艺林尤巨。后移居沪上,经营书画篆刻用品,精心研制“潜泉印泥”,整理出版印谱印论。编有《遁庵印存》、《浙西四家印谱》、《缶庐印存》等印谱几十种,汇拓古铜、古砖、古陶、古泉,又汇集《遁庵印学丛书》25种、《印汇》150余册。
从印学范畴说,吴隐有四项成就:
一、治印风格遒上
吴隐于印从浙派入手,曾得吴昌硕亲授以钝刀中锋之法,印风为之一变。由于他精通金石碑版,兼及陶、玺、封泥、古泉之类,又富收藏,孕育变化,益加浑厚苍劲,古趣盎然。著有《遁盦印存》《周秦古玺》。并于1897年辑自刻印成《吴石潜摹印集存》一册。丁仁《咏西泠印社同人诗》中有吴氏的一首:“绝技刀藏埒数公,阿谁双眼辨真龙。风流更有吴公子,钿阁尤传铁笔工。”
隶书八言联 吴隐 138x22.5cmx2 纸本
二、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
他是我国以至世界的印社之鼻祖——西泠印社的创办人之一。而且,他对印社规模的形成有很大的功劳。以捐款来说,前后四次共捐大洋490元,占首位。再举建筑来说,他于1915年建遁盦和潜泉,1918年建岁青岩,1919年建还朴精庐和鉴亭,1920年建观乐楼,在印社的创社四英中是很突出的。此外,他还推荐吴昌硕当社长,鼓励自己的两子(吴熊与吴珑)及两位侄孙(吴朴堂与吴善庆)加入西泠印社。
隶书四言联 吴隐 67.8x21.8cmx2 纸本
三、创制潜泉印泥
原先,吴氏夫妇自制印泥以供自家人应用,也偶以送人。吴昌硕对所制印泥十分欣赏,就鼓励其创办一个制印泥的企业,亦名西泠印社。吴昌硕给这个企业亲写招牌,并选深玫瑰红的色调,又赐予“美丽硃砂印泥”之嘉名。还把自己的用印借给他,用上述印泥钤成《缶庐印存》出版。该印泥有暑不化而寒不冻及富有质感的特点,风行一时。
吕仙弟子命名果莲 吴隐 3.1x1.8x1.5cm
四、创办我国第一个印学专业出版社
他创办了以“西泠印社”为名的我国第一个印学专业出版社。出版了大量的印谱,为推动我国的篆刻艺术及扩大西泠印社的知名度起了很大的作用。例如:《缶庐印存》的三、四集,每集四册,即于1914年由上海西泠印社出版。
罗刹江民 吴隐 1.5x1.5x2.7cm
吴隐在印学以外的成就,当首推他的刻碑,这原来是他的本行。在西泠印社范围内,今日确知吴隐所刻有两处,均在仰贤亭内。一为嵌于正面壁间的丁敬身像,虽无款,但据《西泠印社志稿》:“为吴石潜摹刻。”另一为置于亭内的石圆桌铭,系宣统二年,王寿祺篆书,丁仁撰铭,叶铭监造,吴隐刻石。像这样由四位创社人合作实是罕见。
此外,吴隐曾集古今名人楹联三百余家缩小后刻于石,名《古今楹联汇刻》,实为巨制。
吴隐在印学以外的第二项贡献,是在印刷时所用的木刻仿宋活椠。有关这方面的资料甚少,从马国权《近代印人传》摘引于下:“所创木刻仿宋活椠,排印书籍亦一时称善。所辑《遁盦印学丛书》《遁盦金石丛书》,即以是种刊本行世,沾溉艺林可谓大矣。”
吴隐还有诸多才艺。以书法论,其行、楷、篆、隶均苍老如其印。在西泠印社的阿弥陀经幢下崖壁上,有“隐间”两字行楷。传世小对联甚多,如隶书“司徒弘道,太史书年”等。又能诗,《西泠印社志稿》卷四收其一联“冶铜刓石拨蜡销金,解得汉人成印处。揉艾研砂封泥署纸,流传谱录任君参。”此联所述治印、制泥、集谱,为吴氏于印学之三大成就,系为西泠印社山川雨露图书室所撰,则又兼印社在内矣。
西 泠 印 社 社 藏 精 品 展
— 展览地点 —
郑州美术馆新馆 第七展厅
— 展览时间 —
2020.10.25至2021.02.28
— 主办单位 —
西泠印社
中共郑州市委宣传部
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 承办单位 —
中国印学博物馆
郑州美术馆(郑州画院)
河南印社
文章来源:西泠印社官网
【寻味孤山】早期社员:丁仁
【寻味孤山】早期社员:王禔
【寻味孤山】早期社员:叶铭
【寻味孤山】早期社员:吴隐
《西泠印社志稿》
《西泠群星》
图文编辑:公共文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