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唐·刘方平《夜月》
惊蛰,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言:“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惊蛰有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即惊蛰之日桃始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乃闹春之始,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粲然而花华;惊蛰后五日,“仓庚鸣”,仓庚即黄鹂,黄鹂最早感春阳之气,嘤其鸣,求其友,鸟出而鸣啼,春暖花开之庆也;再五日,“鹰化为鸠”,古人称“鸠”为布谷鸟,仲春时因“喙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化”。到秋天,鸠再化为鹰。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天气渐转暖,万物始生长,展现出一派勃勃生机。此时雨水渐多,乍暖乍寒。“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春雷一阵划破云霄,潺潺一蓑烟雨,便会紧随其后笼罩大地。
中国历朝历代农民皆视“惊蛰”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亦有形象描述:“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万物生长始惊蛰。
■ ■ ■ ■
开 笔 写 字
万物萌动,莫负春光。惊蛰还有让孩子“开笔写字”的风俗,寓意眼明心明,知书明理。
开笔启智,习字树人。汉字和书法文化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载体,行云流水间以其独特的艺术形态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享誉世界语林。纵观书法史,每位书法大家都有其鲜明的特色、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永恒的艺术魅力,以其精深的技法体系和高逸的格调神韵成为百代追摹的楷范。书法历经千年演进,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 ■ ■ ■
千 字 文
在书法启蒙上,应求其根本。这其中,《千字文》最受历代书法家之青睐。《千字文》是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由一千个不同汉字组成的韵文。全文为四字句,内容涉及自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众多方面,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是传统国学的儿童启蒙性读物代表,也为书家提供结字经典范本。
《篆书千字文》(局部)
李阳冰(生卒年不详),约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唐代书法家。
从字形单一到纷繁复杂,从粗拙简约到端正工整,篆书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等,到达篆书之巅——小篆。它笔画流动,字形端庄。李阳冰《论篆》有言:“随手万变,任心所成,可谓通三才之品汇,备万物之情状者矣”,在其《千字文》中足见变通之处。而随着可以快速书写的隶书的出现,终结了篆书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隶书千字文》
文征明(1470-1559),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鉴藏家。
汉隶是隶书发展的巅峰,蚕头雁尾,波磔之美。碑刻之中更显宽博气势和独特韵味。宋元明三朝隶书虽难振汉隶雄风,但仍有文征明等书家的不断雕琢。而魏晋以后的书法,楷书、行书、草书迅速形成和发展,《千字文》也依然为各朝书家所偏爱。
《智永真书千字文》(局部)
智永和尚,南朝、隋朝人,本名王法极,字智永,书圣王羲之七世孙。
楷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智永真书千字文》笔意连贯,笔法丰富。唐张怀瓘《书断》说智永“半得右军之肉,兼能诸体,于草最优。气调下于欧、虞,精熟于羊、薄”。所以《智永千字文》是楷书墨迹中广受临摹和学习。
《小草千字文》(局部)
怀素(737-799),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与张旭齐名。
楷书字体方正、严谨工整,而同为隶书演变而来的草书就有着别样意味。草书发展可分为早期草书、章草和今草三大阶段。《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其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它具有相对较高的艺术性,想要写好,更需反复练习和打磨。
《行书千字文》(局部)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元代书法家、画家、诗人。
由于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以及草书的难于辨认,行书应运而生,也极大的满足了我们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楷书四大家之一赵孟頫晚年书写《千字文》,先是楷书,后渐舒展为行书。明代书家詹景凤评说:“此卷笔法高古、圆润峻秀,为承旨得意之作。” 由此,流传千古,耐人寻味。
■ ■ ■ ■
永字八法
在众多名家的《千字文》中,启功先生十分推崇“智永千字文”,称其“研求六朝隋唐书艺递嬗之迹,眼目不受枣石遮障”。智永的书法代表了隋唐书法的主流,他还创立的"永字八法",也为后代楷书立下典范。
“永字八法”,即「永」字的八个笔画,代表中国书法中笔画的大体,分别是「侧、勒、努、趯、策、掠、啄、磔」八划。
(1)点为侧(如鸟之翻然侧下);
(2)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
(3)竖为弩(用力也);
(4)钩为趯 (跳貌,与跃同);
(5)提为策(如策马之用鞭);
(6)撇为掠(如用篦之掠发);
(7)短撇为啄(如鸟之啄物);
(8)捺为磔(磔音窄,裂牲为磔,笔锋开张也)。
惊蛰之际,春和景明,翰墨飘香。微醺的阳光穿过墨色浸润的屋瓦,氤氲在泛黄的宣纸上,古朴的墨香挟着细雨润湿梅花的清芬,随着春风萦绕于心头。你是否也想提笔落于宣纸之上,勾勒出流畅而宛转的线条?快跟随我们的步伐,随书法家一起品读墨迹中蕴藏的情怀,拉近与汉字书写的距离,创作一幅属于自己的“永”字作品,完成一次心灵与书法的对话吧!
文章来源:
【1】枕中书 《惊蛰 | 桃始华,唤醒阳气的好时机》
【2】灵隐寺 禅林网 《惊蛰——一雷惊万物 荡涤诸瘟邪》动图来源:微信公众号神秘侠客书法 永字八法详解
图文编辑: 李婕妤 王辰熙 孙艳秋
版面编辑:华一帆
责任编辑:公共文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