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推介丨《情境与选择》(一)

发布时间:2020-11-06

海报.jpg




在以运动和事件为书写主体的中国现代美术史叙事中,个体艺术家的真实艺术劳作往往遮蔽于潮流性的喧嚣。的确,个人得失进退在时代浪潮中似乎无关紧要,甚至显得琐碎。但同样不可否认,每个人走过的每一步,脚落在地上踏出的声响里总是和着时代的回音。而作为个体的艺术家各自独特的艺术经历和境遇状态,从日常或个人叙事角度,往往更具体、生动地反映了剧变中的时代真实。在当代中国油画格局中,段正渠以其独一无二的人文精神表达和艺术气质而成为一位无可替代的重要画家。时代潮流与个人境遇交织,至今,在近四十年的探索实践中段正渠的绘画已经历了五次节点式变化。“求变”与“变”是影响段正渠绘画路径和面貌,反映个人创作状态的关键因素。段正渠在人生不同阶段和不同绘画探索情境中的种种选择、决定,共同勾勒了其四十年来的独特人生轨迹和艺术历程。




1.jpg

自画像

布面油画

76x54cm

1982





1983 年 7 月,四年本科学习结束,段正渠从广州美院油画系毕业。他谢绝了系主任郭绍纲留校工作的提议,要求回河南。段正渠虽然喜欢广州美术学院,但他觉得广州太洋气,而自己骨子里是个农民,回河南工作同样也是女朋友赵惠萍的期待。1983 年 9 月,如愿回到郑州的段正渠被分配到河南省外贸局广告公司工作。1980 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外贸局是河南省福利待遇较好的单位,入职一年后就能分到房子。在当时的郑州尚无商品房概念,单位能分一套住房是很多普通职工工作半生的梦想。但是,作为广州美术学院“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的前两届油画毕业生,准备在艺术上大展身手的段正渠显然不能适应这份需要每天按时上班坐办公室,但不能画画的工作。


段正渠去找陈天然(1926-2018)请教。陈天然是当时河南美术界著名版画艺术家(后以书法闻名全国),1975 年,陈天然到偃师写生时两人结识。1977 到 78 年间,段正渠在河南省戏曲学校(现中原文化艺术学院)上中专时,时常去陈天然家里看书。陈天然了解到郑州市群众艺术馆计划引进画家,就给负责人之一的黄居正写信推荐。于是,在省外贸上了十天班的段正渠调到了郑州市群众艺术馆工作。一封 1983 年 10 月写给友人籍豫生的信中,段正渠写道:“昨天正式同河南省外贸局包装公司脱离关系,到郑州市群众艺术馆报到了……剩下的就看自己了……群众艺术馆也是破破烂烂,但只要有时间,有颜料,有画布,我就什么也不怕了。”从这段话我们大致能够看出段正渠从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刚回到郑州时的状态。对年轻的画家来说,相比优厚待遇,选择一份能够保证充足、自由画画时间的工作更重要。




2.jpg

广州植物园

纸本油画

54×39cm

1981




3.jpg

关于蓝色天空

纸本油画

79×54cm

1984




但时光向前回溯四五年,去广州美院上学之前段正渠似乎还没有这样坚定的要当艺术家的理想。他还在为自己的人生寻找出路。1977 年 2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了“热烈庆祝华国锋同志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热烈庆祝粉碎‘四人帮’篡党夺权阴谋的伟大胜利全国美术作品展”。随后,全国各地美术家协会也先后举办了同一主题的展览。在河南的“双庆”展中,洛阳市偃师县文化馆选送的作品之一《我们又有了当家人》入选。《我们又有了当家人》是一幅工笔重彩画,描绘了两个面露喜色,侧身背对观者,在屋门外一边张贴春联一边聊天的中年农民,顺着人物手势,在画面视觉中心——中堂位置,悬挂着色彩鲜艳的华国锋肖像。这幅画的作者是正在顾县镇中学上高中三年级的段正渠。在这前一年,这个农村少年已经参加过一次省里主办的展览,1976 年的“河南省农业学大寨速写展”,他也有几幅速写入选。在偃师县美术事业负责人武力征(1926-2017)骑自行车跑了二十多里路当面告知入选消息时,即将高中毕业的段正渠正在首阳山砸石头挣工分。不出意外的话,高中毕业后他会回家种地——对当时的农村户口学生来说,没有其他路可选择。


武力征是段正渠的绘画启蒙老师,也是偃师县文化馆负责人之一。稍后,武力征决定推荐段正渠到常香玉任校长的河南省戏曲文化艺术学校上中专。1966 年“文革”开始后,高考取消。1971 年大学重新开始招生,但由于毛泽东意图打破干部子弟占主体的大学招生现状,坚决反对高考,于是采用推荐制的方式,直接从工人、农民和士兵中推荐学员,这就是所谓的“工农兵大学生”。而当时的中专招生也靠推荐。武力征的绘画主要基于自学,他曾经出任河南日报的美术编辑,在被下放到偃师县文化馆后积极推动当地的农民画运动,并成了美术领域的领导者。尽管再上三年与高中教育层次相同的中专似乎是一种无意义的重复,但读中专, 由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毕业后国家包分配工作,对于一个农村少年来说,人生就有了新出路。段正渠到省城郑州参加了戏校组织的专业考试。1977 年,河南省戏曲文化艺术学校在全省一共招收了三个舞台美术专业的学生,段正渠和另一个男生都来自偃师顾县镇中学, 是武力征推荐的,他们的女同学是家在郑州市的赵惠萍。这一年 9 月,教育部决定恢复高等院校招生考试,10 月 21 号,国内各大媒体向社会公布高考将在一个月后举行。很快, 到省城上中专的段正渠注意到了恢复高考的消息。他最要好的高中同学张晓西考上了中国矿业大学。




4.jpg

伊河

纸本油画

16.8×25cm

1978




5.jpg

静物

纸本油画

25×27cm

1979




1977 到 1979 年间,段正渠在河南省戏曲文化艺术学校上中专,学习舞台美术。“文革”刚刚结束,数年前被打倒、批判,又忽然重回工作岗位的老师们仍普遍处于一种惊魂未定的状态, 在惯性力量下,教学秩序未能有效恢复,学生基本都以自学为主。但通过私人交情,在几位有学院教育背景的老师家里,段正渠见到了一些从未见过的苏联画册。戏校在地理位置上紧临着河南美术出版社,段正渠结识了在出版社工作的李伯安,陆续见到了不少寄送到出版社以备翻拍,印制画册的名家原作,如蔡亮和张自薿的油画。较之在顾县镇上高中时,绘画上的见识多了一些。1978 年,段正渠找在医院工作的朋友开了一张“肺结核”病历,装病返回偃师县参加了高考。这一年,他在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中原五省招生考试中成绩名列第一, 但政审录取环节,顾虑到当时在校中专生不能考大学的政策规定,他与广州美院版画系招生负责老师最终商定放弃,并对外隐瞒了这次考试经历。经过一段时间的彷徨后,1979 年,段正渠再度参加并通过了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的招生考试,意外的是,戏校方面没有任何阻拦, 他顺利被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录取,成为该系恢复高考后的第二届学生。




6.jpg

深秋

布面油画

74×58cm

1984




7.jpg

核桃树

布面油画

75×98.8cm

1983




1984 年,为迎接第六届全国美展,段正渠和其他一些画家被河南省美术家协会抽调集中创作三个月。在新中国美术体制下,国家举办的重要大型展览赛事往往采用“选送制”,所有送展作品须先经由省、市地方美术家协会举办的相应展览先行选拔。在这三个月里,段正渠完成了两幅以“建筑工人”为题材的油画《午休》和《新的视野》,前者被选送全国美展,但是落选;《新的视野》后被河南省美术家协会选送 1985 年的“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展”, 结果仍旧落选。1980 年代的中国,入选全国性展览是地方青年画家获得社会认可的唯一通道, 接连两次落选给年轻的画家带来了很大压力。




8.jpg

午休草稿之一

纸本炭笔

27×39cm

1984




9.jpg

午休草稿之二

纸本炭笔

27×39cm

1984




10.jpg

午休习作

纸本油画

40.7×54.2cm

1984




11.png

午休

布面油画

170×180cm

1984




“第六届全国美展”和“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展”在中国现代美术史进程中各具重要意义。1984 年 10 月举办第六届全国美展在规模上为新中国前六届美展之最,作为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美术创作成果的检阅,也是建国 35 周年活动的一部分,中国美术家协会通过各级美协组织发动艺术家们准备作品时对创作方向已经进行了相应规定。1983 年 6 月中央发起反“精神污染”运动,1984 年第 1 期《美术》以“本刊编辑部”名义刊发《迎接第六届全国美展》一文,对“创作自由”和“清除精神污染”等问题进行具体阐释,并批判了当时美术创作中的“精神污染现象”。基于这样的背景,第六次全国美展在作品选择上有严格标准和统一导向性。1985 年的“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展”则体现了与六届美展不同的倾向,具有现代主义风格的青年画家作品成为展览上引人注目的焦点。尽管主体还是写实倾向,但在写实基础上有侧重形式探索的,有受存在主义、超现实主义风格影响的,也有强调个人主观表现、观念化等多种不同倾向的。部分展览评委,如袁运甫和张蔷认为青年美展体现了中国美术“正在从一个面孔走向多元”,向着“多样性、多元化的进程”。




12.jpg

新的视野草稿之一

纸本炭笔

39×27cm

1984




13.jpg

新的视野草稿之二

纸本炭笔

27×19cm

1984




14.jpg

新的视野习作之一

纸本炭笔

39×27cm

1984




15.jpg

新的视野习作之二

纸本炭笔

39×27cm

1984




17.jpg

新的视野

布面油画

182×68cm

1984




《午休》和《新的视野》属于新中国油画传统中的“工农兵”题材,但段正渠有自己的独特阐释。

《午休》以写实手法表现了一栋正在建设的苏式风格办公大楼的室内,席地而坐(卧)的五位休息的男性农民工;《新的视野》则以两位女性建筑工人为主体,画的是室外工地高耸的, 密密匝匝树林般的红色脚手架上坐着的两位蓝衣女建筑工人。这两幅作品以细腻但颇为坚实硬朗的写实手法完成,色彩运用强调原色对比,效果明亮而强烈。《午休》除了位于画面中心唯一清醒的工人—背对观众蹲坐在一个翻扣过来的盛装水泥砂浆的橡胶灰桶上,趴在窗台 边沿望向对面密密匝匝的窗户,似乎在发愣,其余几人或依或靠,或蜷缩一团,都已入睡。而《新的视野》中作为主体的女建筑工人—更像是一位女大学生,则面带自信的微笑看向观者, 整个画面洋溢着一种青春活力,颇具象征意味。《午休》和《新的视野》集中呈现了段正渠这一时期的绘画理念和认识。整体上,这两幅作品表现的工人有别于“文革”美术中斗志昂扬、顶天立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标准形象,但也不同于 1980 年代初期开创了国内超写实主义画风的著名作品《钢水、汗水》。在创作这两幅作品过程中,有领导建议,工地应该是热火朝天的景象,体现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对于《新的视野》,有人认为色彩关系不对, 甚至天空由深到浅的渐变表现方式是错误的。但段正渠坚持了自己的看法,这些劳动者之歌, 无论瞬间的沉闷、怅然还是春风拂面的怡然,独有一种内在情绪张力。

在这两幅作品之前,段正渠有画工人题材的经验。1982年,在广州美院上大学三年级的段正渠选择武汉钢铁公司作为创作课的实习地点,他与同学徐坦、黄小鹏一起到武钢画速写,收集资料。在返回美院后段正渠创作了一幅具有玛格丽特式超现实主义风格特征的工人题材油画《有云的风景》,得到过老师们的肯定。实际上,在回郑州后最初几年里,段正渠一直保持着广州美术学院求学时的勤奋状态,在绘画上也延续着之前的路径——探索各种现代绘画风格,不断变换表现手法,尝试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在广州美术学院求学期间通过课堂,学校图书馆馆藏画册和艺术刊物掌握的“苏派”及西方现代艺术流派绘画知识,如印象派、野兽派、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等,构成了这一时期段正渠艺术视野的基础。实际上,1980 年代初期的广州美术学院,油画教学方面占主流的是“苏派”和“文革”时期大放异彩的陈衍宁、汤小铭等人的画风,学生们大多接受的也是这类画风。




17.png

与黄小鹏(左一),徐坦(左三)等在广州美术学院门口合影。

1981 /陈小强?摄




像段正渠、徐坦和黄小鹏三人小团体这样更关注现代派艺术知识的,在广州美术学院恢复高考后前两届油画系学生中是少数“异类”。但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美术学院开放、自由研究的学习氛围,以及通过香港及海外侨胞等渠道构建的相较国内其他艺术院校更丰富的现代艺术相关画册、刊物收藏, 则为他们的现代艺术知识学习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午休》和《新视野》的接连落选,客观上加速了段正渠早期绘画探索“广州美院时期”的结束。




18.png

毕业回到河南后,在洛阳举办了同乡会展,参展作者均为少年时学画师友。此为在手绘广告牌下与张肖隽(右一)、陈雨壮(中)的合影。

1985 /文柳川?摄




1984 年底,段正渠与几位偃师籍青年画家成立了一个艺术小组“偃师县青年同乡画会”,并于 1985 年元旦在洛阳市群众艺术馆举办了首届画展。从名称看,“偃师县青年同乡画会” 是一个以地域、籍贯或乡党为成员身份限定的小型地方青年画家团体。但主要参与者段正渠、左小枫、于会见、籍豫生等都有美术学院教育的专业背景。段正渠是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的,左小枫是开封师范学院(现河南大学)美术系毕业的,于会见就读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籍豫生毕业于洛阳师范专科学校(现洛阳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在 1980 年代前后的河南美术格局中,偃师有着特殊位置。1970 年代,偃师农民画运动主要组织者武力征举办的“美术学习班”“美术创作班”,在河南省内有广泛影响。1980 年代,武力征又创办偃师美术学校,培养了大量美术人才。但“偃师县青年同乡画会” 没有延续下去,1985 年春在郑州市群艺馆又办了一次画展后就解散了。从全国看,1984 年第六届全国美展后各地都出现了自发性的青年艺术家群体和展览,他们在一年多时间里把各种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流派的样式和手法几乎演练了一遍,从而汇成了中国现代美术史上著名的’85美术新潮。

轰轰烈烈的’85美术新潮日渐高涨。段正渠通过《美术》《江苏画刊》《世界美术》和《中国美术报》等刊物对画坛动向保持着关注。但在以正统文化和中庸思想为根本的河南,热衷现代艺术的人并不多。对普通人来说,“过日子”是大多数人更在意的生活日常。段正渠在继续绘画样式探索之余,受新潮美术影响偶尔也会做一些更“前卫”的作品,拿大桶油漆颜料泼洒“抽象”绘画,收集物什做“装置”或画些带有观念性的作品等。但“美术上的新潮那么一波一波的兴着,波及郑州这样的地方城市,本不怎么坚实的浪就软塌塌地跌落下来, 渗入生活变作安逸的一部分。”1984 年元旦,段正渠与赵惠萍成婚,1985 年底女儿段非出生。这期间,段正渠与几位朋友合开过一家服装店,但几个月后就退出了;有时也去偃师美术学校或郑州市铁六中代课。“时间一天天过去了。这时节,看起来算是‘安居乐业’了,家庭生活、工作环境都有了条理,一切似乎都安排对了,日子过的闲闲逸逸。但我自己却是不时会有些莫名的烦躁。这烦躁趋避在对生活的礼貌中,不声不响,只在心里头滋长着。”从毕业参加工作到安家成婚成为父亲,一面是渐趋安定的生活,一面是个人绘画迟迟没有突破不断积累的压力,年轻的画家似乎一时有些茫然。




19.jpg

巩县写生四

纸本油画

39×54cm

1983




1985 年,郑州画院成立,段正渠从郑州市群艺馆调入画院成了一名专职画家。在画院,除了完成上级安排的绘画任务之外,其他时间自由支配。段正渠开始到郑州郊区及豫西的三门峡、栾川、灵宝、偃师老家等地画风景写生。在广州美院上学期间,段正渠曾画过大量色彩明快、纯度极高的南方风景。但中原不同于南方,豫西地区属黄土高原余脉,巩义和洛阳乡下有很多传统的窑洞民居,风物人情也都是画家所更熟悉的。段正渠不断地变换表现手法和形式, 尝试把掌握的绘画知识同眼前景物的感受统一起来。其中,一些以浓重的黑线勾勒,色彩单纯、画面结构简洁有力的风景写生习作,呈现出鲁奥画风与豫西景物结合的尝试。对段正渠这个阶段的探索来说,下乡写生不仅是他自高中跟随武力征正式学习绘画后最先掌握的一种绘画研习方式,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为他的绘画实践沟通现实生活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路径。




20.jpg

《情境与选择:段正渠作品暨文献展1983-2020》展览现场

郑州美术馆新馆 第二、三展厅





情境与选择:段正渠作品暨文献展1983-2020


— 展览地点 —

郑州美术馆新馆 第二、三展厅

— 展览时间 —

2020.10.25至2021.02.20

— 主办单位 —

中共郑州市委宣传部

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 承办单位 —

郑州美术馆(郑州画院)




文字节选自 吴波/情境与选择  《情境与选择 段正渠作品1983-2020》

图文编辑:公共文教部


后发布评论

观馆指南

实行网上预约,您可以通过“郑州美术馆”微信公众号或郑州美术馆官方网站两种途径进行预约。

新馆: 郑州市中原区文澜街10号(丹水大道与长椿路口东南角)

瑞达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瑞达路83号

  • 微信公众号

  • 微信订阅号

  • 微博官方号

  • 抖音官方号

郑州市中原区文澜街10号(丹水大道与长椿路口东南角) 电话:0371-67983163

开放时间:09:00-17:00,每周一闭馆修整(节假日除外)

留言板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问卷调查

豫ICP备08102381号 豫公网安备410197020023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