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华文化五千年,在层层叠叠的积淀中汉唐盛世文化是最为耀眼、最值得品读的一段历史。汉唐精神取汉文化的雄浑宽阔,唐文化的瑰丽丰盈合为“汉唐文化”。所蕴含的“大视野、大气象、大思维、大格局”的精神内涵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今天,推崇学习汉唐文化精神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汉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多民族统一伟大而辉煌时代。是我国文化盛世的巅峰。不仅奠定了中国的国家版图,还奠定了以汉民族文化为主体的国家文化形态。“汉唐文化”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向上的精神、明朗的态度,接纳不同文化观的胸怀,吸收外来的多种文化样式,海纳百川,形成汉唐开放、包容的文化理念。“汉唐精神”文化铸就的盛世繁荣在中国历史上堪称奇观,也称之为“汉唐气象”。汉唐时期的文学艺术更是达到登峰造极之气象,其中唐诗和汉赋尤为突出。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汉代美术的大气和唐代美术的自信与雍容华贵在当时的美术作品中充分的体现出来。汉代壁画、帛画、漆画、建筑、丝质品图案、书法作品里均有惟妙惟肖的记载。谢赫著作的《画品》“六法论”的提出: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标志着中国古代绘画进入了理论自觉的时期,美术作品评价的标准体系、工笔写意的风格纷纷建立……
”
· 节选自《第七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论坛文集》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 潘映熹 《丝路景观随想》
于长江《子弟兵的母亲》
中国画 160cm×125cm 广东
于海龙《欢歌》
中国画 196cm×181cm 山东
万芾《海上水景》
中国画 144cm×182cm 上海
于向志《黄河古村落》
油画 150cm×150cm 山东
马明《百年藏寨焕新颜之山乡巨变》
油画 120cm×170cm 甘肃
王坚如《南京地铁》
版画 167cm×90cm 江苏
王惠亮《红日》
版画 115cm×88cm 黑龙江
马辉《寻道·山水》
雕塑 70cm×105cm×15cm 陕西
王锋《清晨的一号线之而立之年》
雕塑 75cm×70cm×25cm 河南
马建发《平遥古城》
中国画 240cm×195cm 山西
马威《芭蕉林》
中国画 240cm×200cm 黑龙江
王三友《锁不住的乡愁》
中国画 200cm×200cm 河南
“
在盛唐后的唐历史进程中,水墨的繁衍依然保持着比较活跃的状态。由张璪发轫略带张狂放纵的路数,在后来者如王墨、项容那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画史上又引起了轰动;而王维式的静穆内省的发展倾向则相对较弱。从一种新艺术形式发育、成熟的过程来看,这种多维的探索是必要的,至少它能够极大地开拓新的艺术边界。如张璪的探索中就出现了一种有益的启迪,朱景玄描述其画“槎枒之形,鳞皴之状,随意纵横”,几乎要道出了张璪画树的皴法形态。但是,仅有探索性的尝试,尚不足以使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进入到稳定的、固化的状态。此时对之一种理性的形式梳理要求就凸显出来。此时,就水墨山水画的发育状态而言,它在精神层面的塑造,已远行在形式塑造之前,形式与创作思维向水墨方面的转化,则亟待有所突破、有所固化。我们所知道水墨技巧如张璪之画远树的“点簇而成”、朱审的“洞边深墨写秋潭”等等,虽然已经能够见出一种写意的、符号象征化的倾向,但都不系统,至少在唐人的文字记载中是这样。这说明笔墨符号的固定化、系统化的过程需要时间的累积。就欣赏和创作思维来说,此时人们欣赏水墨画的切入点和角度,仍然受制于丹青山水画写实传统习惯的制约,从唐人对于水墨画家能够写实的欣赏评语,如“宛然如真”、“下笔逼真”等等原来赞扬丹青画家的词汇,也经常用来赞扬水墨画家,这说明此时的水墨山水画创作,尚未脱离出丹青山水的一些欣赏习惯和创作习惯,此二者,都与水墨山水符号化的审美理想颇有抵牾……
”
· 节选自《第七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论坛文集》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所长 魏广君 《五代宋初山水画的心源体认与图像》
马建《老工业基地》
油画 90cm×120cm 吉林